蜜桃一区-蜜桃小说-蜜桃网站在线观看-蜜桃天美星空麻豆精东-78m成人亚洲-789成人网

給水排水|2022環保行業十大趨勢

2022-10-13 11:53:13 admin
準確來講,這篇文章談的并不僅是2022年的趨勢,而是綜合考慮了我們在十四五的開局年2021的觀察和調研,然后對短期內的未來幾年進行的趨勢分析,至于那些過于長遠的事兒,不是本文中的重點。具體來講,我們會從四個維度去做這份內容,它會包含:
 
宏觀篇、賽道篇、企業篇和環保人篇,從宏觀到微觀,希望能給青友們呈現一個有血有肉的產業浪潮。
本文作為宏觀篇,從十個重要維度或者說十個重要方面和青友們一起來探討。
其實去年初,就有幾位青友給我提過要求,希望青山研究院能夠出一篇關于環保行業趨勢的綜合性深度文章。
但由于2021是十四五開局第一年,貿然去做一些趨勢分析總有些江湖郎中算命的感覺,平時也僅僅是在線下聊天時小范圍談一談。
所以這篇文章一直到2022年的今天出才成文,有了對開局年的政策觀察和對行業企業的實地調研,現在寫這篇文章雖不能說是定論但的確減少了幾分算命的色彩。
這篇文章篇幅長的離譜,初稿有一萬四千多字,閱讀起來非常不友好,幾經刪減,我把篇幅控制在了1萬字左右,如果你時間不夠,那我希望青友們能記住這句話:
十四五期間,干環保要避免穿老鞋走新路,更不能穿老鞋走老路,較為明智的做法是穿新鞋走新路。
本文的內容僅供青友們參考,也歡迎青友們留言談談自己對2022環保行業發展的判斷。
 
趨勢一
政策的調整
自我糾錯與謹慎發力
過去兩年,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環保行業正在經歷大的轉折,其實在行業發展經歷轉折背后,行業的政策也在經歷轉折或者叫調整。
任何一個行業的政策,不可能一股腦的大干快上,高速發展的窗口期通常五年十年左右,也就是一到兩個五年規劃的周期。
隨后行業會經歷調整,這種調整的背后,是整個社會(包括各方勢力)的自我修復和博弈,各方都有動機和必要基于過往的高速增長和問題進行反思和調整。
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十條”,兩年后的2015,“水十條”發布,緊接著一年后,“土壤十條”發布。
一位在2015年時就在行業里做了20年環保的老桿子,在一次環保上市公司的大會上調侃自嘲道,這三大十條的發布,對環保行業來說,是朝陽行業迎來了真正的朝陽。
被戲稱了20年朝陽行業,至此算是名至實歸,終于迎來了3大萬億級市場的“開閘放水”。
水大魚大,大浪潮中,有人給自己的企業制定了千億的營收目標。
雖然看起來胃口大了些,但在一個萬億級甚至十萬億級別的市場中,給自己制定一個千億級別的目標,并非荒誕之事,這也是很多企業和資本夢寐以求的事兒。
(在碳中和的大趨勢下,向國外輸出中國環保能力,在未來是一門很大的生意。但就當下我們的產業能力而言,要做到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就當時而言,無論是看政策、市場還是大家的狀態,可以說是環保行業的高光時刻。
眾多企業的油門剛剛踩到底,準備飆車,沒想到前方竟是懸崖(去杠桿),這會勒馬已經來不及,大家只好進坑。
不少企業直到現在在坑里掙扎。
不過,即便沒有去杠桿這波急風驟雨,違背商業邏輯和技術邏輯的事兒,干到后面最終也必然是一地雞毛,擊鼓傳花,總有人得承擔結果。
這不是我的馬后炮,而是這個行業里頂尖企業家和投資人的早先共識,他們在PPP暴雷之前就做過預測,這種對商業和政策的清醒認識也讓他們躲過了一場大雷。
(但當時,別人都踩油門,你在踩剎車,總難免被股東誤解,這也是真正考驗企業家水平的時候。)
去杠桿后的環保行業雖然降速,但依舊保持了較高增長,中國環保行業市場規模從2016 年的11,151.2 億增長到2020 年的19,300.4 億,年復合增長率達14.7%。
進入十四五之后,很多朋友感受到,行業發展有種想提速但提前不起來的感覺。
這背后其實是政策再從進攻狀態轉向防守狀態的切換。
回顧環保行業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我們的政策落后過、走偏過甚至走錯過,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很強的糾錯能力,自我反省能力。
沒人可以一出手就完美,重要的是不斷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十四五開局之年,不少朋友感受到(值得做的)項目沒以前那么多了,這里面自然有宏觀經濟的原因,但更重要是的產業自身的發展進入到了調整期。
從環保行業的政策來講,十二五算是政策醞釀年,十三五是政策發力年,十四五是政策調整年。
延續2021的穩,2022年,無論是在環保督查還是在政策釋放上,將會呈現顯著的防御狀。
政策上少了大開大合,多了精準和具體,做深做實做細將會是接下來的主要方向。
有些朋友可能會對當下的行業發展有些悲觀,這完全可以理解,在一邊備荒和一邊備戰的狀態下,沒人可以輕易獲勝。
環保行業的快時代結束了,但環保行業的大時代才剛剛開始。
只有經歷過周期,經歷過政策調整后能活下來的環保企業,才有機會在環保大時代里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趨勢二
技術的升級
存量升級與增量的高標準
進入到十四五,無論是政策信號還是市場的實際表現,身邊做環保的朋友都明顯感覺到,水氣固廢三大板塊的傳統戰場增量顯著放緩甚至有些市場已經見頂,土壤修復相對于其它幾個板塊因為起步晚,市場還在發展期。
總體來看,環保行業的增量市場放緩是一個大趨勢,更準確來講,這是一種新常態,不過即便是增量放緩環保仍是一個超級大市場,世界最大的單體環保市場。
我們過去十年大干快上的模式完成了攻堅戰的任務,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中國環保從無到有的過程。
不過坦率地講,這種發展階段特點也很顯著,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低質量。
在這種背景下,從大戰略層面上來講,企業要么殺入新的細分增量市場,要么做存量市場的升級改造。
在我們去年的調研中也能明顯感受到,行業的頭部玩家正在緊鑼密鼓的圍繞提質增效的市場機遇下功夫。
一位在行業頭部企業里負責技術的朋友談到,他們現在每個月要看很多新技術,去年一年粗略統計下來,大概看了六七十種,當然真正具有創新性具有工程應用價值的技術是鳳毛菱角。
但由于運營上提質增效的壓力,他們對新技術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
理論上來講,未來十年所有的環保設施都將實現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升級改造。
但存量戰略并不是一條容易的路,這本質上是在走一條沒人走或少有人能走得了的路,這需要情懷需更要實力。
除了存量市場的提質增效,細分增量市場也成為環保企業戰略的重點。
我們了解到,去年開始行業不少頭部企業的業務增量和以往有較大區別。
這種增量要么是為自己的產品或技術找到新的細分應用場景,要么是深耕現有客戶,為他們解決更多環保問題。
簡單來講就是,做生意主要兩個選擇:
一是,同樣/類似技術/產品擴展到不同客戶;
二是,同樣客戶增加不同產品/解決方案。
不過對于增量市場來說,現在也有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高標準起步,當然有些朋友可能會說,現在仍然還有很多亂象,但總體而言,新建項目的標準越來越高,對工藝技術的要求越來越嚴謹,已經成為大的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舊世界和新世界會并存,但此消彼長的勢頭已不不可逆。
 
趨勢三
資本的低預期
商業的小邏輯與政治的大邏輯
商業的小邏輯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社會資本大量涌入環保行業,這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大家都判斷這個行業既有前景也有錢景。
直到現在一提到環保行業,不少朋友的第一反應仍是有前景和有錢景。
也許是因為環保這個行業的屬性代表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投資環保就是投資未來,就是投資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亦或是這個行業看起來是正道,走正道賺大錢,在國內應該是行得通的。
基于這些做判斷,這些邏輯都沒錯,環保一定是個面向未來的好賽道。
政治的大邏輯
但摸爬滾打一番后,資本發現環保并不是一門很好的生意,甚至很多細分領域連商業模式都沒有,頭腦一熱,就去干了,最后整個公司都栽了進去。
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總的來說,對環保這條賽道的理解有偏差。
具體些來講就是,只顧商業的小邏輯忽略了政治的大邏輯。
政治的大邏輯是什么?
一是賽道特點,環保并不是一條純粹的商業賽道,它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
具有顯著公共屬性的賽道,通常情況下,過高的利潤是不被允許的,社會主義體制下,這一點會更為顯著。
二是賺錢邏輯,降杠桿用通俗的話來講是什么,就是民企單純的用錢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我做一個類比方便大家理解:
以前是自己2塊錢可以向金融機構借到8塊錢,然后做十塊錢的生意。
現在是自己5塊錢可以向金融機構借到5快錢,然后做十塊錢的生意。
未來是自己8塊錢可以向金融機構借到2塊錢,然后做十塊錢的生意。
這就是去杠桿。
這樣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公司的營收會腰斬。
因為你手里一直只有兩塊錢,現在最多做4塊錢的生意,未來會更少。
這背后的邏輯也不難理解,如果企業本身并不具備獨創的具有顯著優勢的技術能力,把錢都放給你去做生意,這和開后門有何區別?
改革開放大建設初期,有這樣的機會,但這種機會到了今天是越來越少,最終這扇門會徹底關閉。
那國家現在大的思路是什么?
鼓勵技術創新,鼓勵實業報國,也就是說你要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能創造價值,才能得到額外的分配。
這種額外的分配也是社會對你的獎勵,這也很符合經濟學原理。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實體,小邏輯必須遵循大邏輯,只有符合大邏輯的事兒才會長長久久。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資本對環保的態度是越來越冷靜,越來越理智。
這從表面上看,可能會顯得環保行業突然變得冷清,但從長遠看,這其實對行業的發展是件好事兒。
資本和產業的結合,一定是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前提下。
現在資本明白了環保行業是怎么回事兒,所以大家開始把投資收益的預期調下來了,回歸到了它本該有的區間。
這說明,行業進入到了理性發展期,也許現在看起來環保行業沒有之前那么想象中的那么性感了,但它很適合過日子,也會有很多人愿意參與其中。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年,環保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和往年相比,大有反超之勢。
所以,真不用擔心資本的拋棄,只要你符合國家的大邏輯,遵循好質量發展遵循共同富裕,你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有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社會就會給你更高的獎勵,它會毫不吝嗇的激勵你們這些有才華的人去多做貢獻。
環保行業,暴富的夢破了,但致富的道仍在。
 
趨勢四
競爭的趨合
內部比武與外部招親
環保行業競爭激烈是出了名的。
投標現場變成比武現場,業主辦公室變成比武現場,項目現場變成比武現場,這都是我們干過的事兒。
但隨著發展邏輯的轉變,隨著業主意識的轉變,大家競爭對手之間內部比武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當然也還是免不了時不時的在局部地區產生一些沖突。
但總體而言,經歷過大比武后,行業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大家開始打開思路了,比武一條路是行不通的。
換句話講,以前大家更多的盯著自己縱向的幾個熟悉對手掐,現在更多的是要在橫向上建立更多的鏈接。
環保行業有個特點,同行之間可以產生很多生意,很多時候,業務的拓展是通過同行朋友牽線搭橋來完成。
大家干的可能不是一個業務,有做水處理的,有做廚余垃圾的,有做危廢的,有做大氣,有做檢測監測,有做光伏的,但大家服務的很有可能是一類客戶或者大家之間的能力具有協同作戰的可能,也或許大家需要搞定的關鍵人和部門同一個,這之間就會產生很多合作的空間。
這種從外部招親的能力,也即建立縱向橫向復雜網絡的能力成為了很多環保公司的軟性能力,有了這種挖掘增量的能力,也是緩解內卷的一種方式。
在這種招親能力大于比武能力的邏輯下,我們看到同行之間的合作正在釋放巨大的業務增長潛能。
 
趨勢五
國民的融合
騰挪與新的生態位
如果評選近兩三年環保行業關注度最高的話題,那國企和民企之間的話題一定能夠霸榜。
為什么這件事兒能夠持續引起行業高度關注?

這主要是因為,國央企的加入對環保行業來講,并不單純是玩家數量的增加,更是底層生態的變革(深度了解可以看我之前寫的文章:8000字詳解環保集團軍)

面對國央企這類新的生態角色,民企走同質化的競爭路線是沒有出路。
如果說以前你和隔壁老王硬拼,只要你效率高成本控制的好,還能有拿項目的勝算,那現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了。
因為決勝的關鍵已不再是效率。
千里之外的酒席之上,幾個重要人物談笑之間,你可能就已經徹底出局了,而你還在加班加點的張羅標書的事兒。
避開國央企的大道,把自己騰挪出去,這里走不通,我們不能硬碰硬走,你必須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面對一個開了掛的對手。
更明智的做法是和他們一起做點事兒,我們要的是多一個開了掛的隊友,而不是多一個開掛的對手。
講到這,就涉及到國民融合的問題了。
環保行業的“國民融合”到底是民企單方面的期待,還是國企為了政治正確的口號?
這是去年主持上海國際固廢論壇時,我被一位在浙江做餐廚垃圾處理的企業家朋友問到的問題。
其實這種疑問在很多朋友心里都存在,過去一年,來南京交流的青友里,問到此問題或者類似問題的朋友也不在少數。
國民融合是真的趨勢嗎?
就環保行業來而言,這個問題是分情況的。
成熟板塊的業務已沒有太大融合的空間和價值,尤其是傳統市政領域,對于絕大多數民企而言,不應抱有太多的期待,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這個領域,民企在市政領域東征西伐的時代結束了。
而對于提質增效板塊以及高技術含量的增量板塊,這里面融合的空間還是很大。
你有提質增效的新技術,且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注意是顯著不是微弱),融合的空間就很大,這種情況下,你仍然是香餑餑。
在我們去年的調研中,我們也的確看到過不少國央企在積極開展提質增效這個領域的合作。
 
趨勢六
內卷的持續
生態鏈的冗余與民企的獨木橋
去年我們在環保行業能高頻的聽到內卷這個詞,這多么人在喊,一定不是無病呻吟,這是出了大的問題,但又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我們還是自己的行業,就環保行業而言,這種內卷的本質其實就是系統的冗余。
直到今天,環保行業的發展仍然沒有逃脫一個怪圈:
做事兒的賺小錢,不做事兒的賺大錢。
有太多的“中間商”吃差價,有太多的環節需要打點,有太多的地方等著收過路費。
1萬億的環保投入,有多少是真正投入在了實處又有多少發揮了作用,七八成?還是三五成?
系統的冗余并不總是壞事兒,很多工業上的設計都充分考慮冗余量,不然面對風險時,系統很容易崩潰。
但有些冗余是無益,它只會對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負面的影響。
這就導致了內卷和內耗。
市場增量減緩,玩家數量不斷變多,技術上又少有人能做到一騎絕塵,大家都被趕上了獨木橋,否則無路可走,因為所有人都只會只能走這一條路。
不過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過,大內卷也以為大機遇,企業被逼到這個份上,大家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把活兒做細,當我們有這種心態的時候,也正是創新最容易誕生的時候。
 
趨勢七
品牌的崛起
地頭蛇模式與強龍模式
品牌在環保行業里一直以來并不是一個關注度很高的話題,這背后和產業的發展階段有很大關系。
在一個不注重質量的野蠻式發展中,絕大部分情況下,價格是唯一的決策考慮因素。
但我們從去年開始可以看到,環保行業從頭部公司到腰部的中小型公司,大家開始在自己的品牌是下功夫了。
要讓客戶知道你是誰,為什么選擇你,品牌無疑是最高效的傳遞方式。
這在我們過去一年和行業從業者的交流中也能得到印證,大家反饋沒有品牌的東西在行業的里越來越不好賣了,沒有品牌的產品要花費數倍的時間和資源去說服客戶做決策。
尤其是在面對國央企的決策鏈條,民企如果沒有品牌就意味著增加了對方的決策風險,品牌的知名度越低,對方的決策風險和難度都越大。
品牌是效果時代的信用背書,是環保企業通過一個個產品和項目累積起來的無形資產。
無論是基于高質量發展的新環保時代,還是考慮到國民融合的大時代,品牌都將成為環保企業最高效的通行證。
有品牌的企業賺的不僅僅是產品的剛性利潤還有品牌信譽的溢價,這種溢價也是社會給好產品的獎勵。
借助品牌的勢能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勢,部分產品型公司有望完成從地頭蛇模式向強龍模式的轉變,通過跨地域的發展開啟新的增長通道。
 
趨勢八
治理的前移
不同的階段與不同的療法
環保治理中,頭疼醫頭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時。
不少朋友很困惑,為什么我們上一個階段的環保工作很多都停留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水平。
這里面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環保治理的任務緊。
三大十條發布后,留給地方的時間并不多,環保企業也只能按照客戶的需求和預算來制定方案,這就像一個公司,你在團隊中衡量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如果KPI定錯了,那你得到的就是一個錯誤的結果。
就比如,公司把簽單額作為唯一考量指標,那團隊自然會把簽單的數字但做唯一的目標,也許到了年底表面上看起來公司完成了年初定的目標,但這些訂單所隱藏的風險,里面的坑到底有多大,相信做過的朋友心里都有數。
我們過去的環保工作很大程度上和公司治理并無兩樣,我們只衡量結果,就沒人會去關心過程,今年達標,此刻達標,督查時達標,至于明年后年能否持續達標,至于工藝選擇是否合理是否兼顧成本最優,這些很少有人會去關心。
二是我們治理隊伍水平層次不齊。
同樣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有些情況下是雙方都懂,這是應急之策,將就著先把眼前的考核目標完成。
還有一種情況是雙方都不懂,是真的不懂,他們看別人這樣設計他們也這樣設計,有時候甚至是直接把方案復制粘貼過來(這在投標會上也經常鬧笑話)。
這種情況聽起來荒唐,但在環保行業里并非荒誕之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就是這種水平。
不過對這件事兒的認知,里面有個誤區需要注意:
很多人認為治理能力差的通常是小企業,而大企業一般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坦率地講,這可能是對行業現狀最大的誤會。
環保行業小企業中技術牛掰的可謂是臥虎藏龍,很多大企業除了大反而在技術上并沒有什么優勢。
所以并不能一提到環保行業發展有問題,就把鍋甩到中小企業身上。
行業集中度太低,小散亂,這里面是把很多概念混到一起。
小和亂是兩碼事兒,散和小是兩碼事,散和亂又是兩碼事兒,這里面不存在很強的邏輯關系。
大也可能亂,過度集中也可能造成亂象,這在環保行業里很常見。
所以問題的根本,并非大小或者集中度高低,這些只是表象。
問題的根本在于制度設計和考核機制,制度設計缺少系統思維,考核機制單純的結果導向短期導向,這樣搞問題不會得到有效解決。
背后的邏輯并不復雜,這就像人得了重病,眼看著快不行了,這時候一定要上一些緊急措施,推進ICU進行搶救。
但癥狀緩解后,我們不可能一直讓他住ICU。
一是費用太高,二是ICU里面的療法已經無法幫助他進一步恢復。
接下來要做的是,從長計議,找到病根,精準治療,從源頭治療,這個階段的治療和ICU有一個顯著的差異,那就是慢。
無論是市政環保還是工業環保,去年開始有一個顯著的趨勢:
那就是環保被推出了ICU。
我們的重點不在是大干快上式的搶救療法,而是要花力氣向前去找病因,用科學的方式,用系統的療法去處理問題。
為什么去年政策頻頻提起管網的問題,為什么工業企業很多在尋找源頭減量的技術方案。
這些信號都是在告訴我們,環保行業進入到了新的階段。
我們接下來是要在真問題上下硬功夫。
接下來這場硬仗,有多少企業能夠真正有底氣打得贏。
在我們去年的調研中,我們的結論是,能在接下來打硬仗的企業,有,但數量真的非常少(大家都在獨木橋上卷著)。
環保被推出ICU后,下面無論對于市政環保還是工業環保,接下來的重點都是源頭尋因,源頭解決。
當我們從源頭去思考問題去著手做事兒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問題很多商業模式都會出現變化,這也會是環保下半場區別于上半場的一個重要特點。
 
趨勢九
環保的資源化
創造價值和商業閉環
剛剛在趨勢八里面提到了環保治理的前移,而環保治理的資源化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和治理前移對應的。
簡單來說就是,環保的關鍵問題,減量和資源化,盡量少產生污染物,盡量把污染物資源化再利用。
資源化的趨勢,其實也是環保行業發展向前演化的一個表現,一個國家的環保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末端治理上。
尤其是對水資源匱乏,固廢產生量巨大的國家,怎樣進行水和固廢的資源化,從長期來看,也是保障國家的戰略資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今年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和環保沾邊的很大的熱點,鹽湖提鋰。
沾上這個概念的上市環保公司即便什么都沒干,市值也會蹭蹭的上漲。
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饋了社會對環保的一種預期,就是創造價值。
能在傳統環保治理的基礎上,創造價值的環保企業就增加了一個競爭維度,這種維度的增加不僅讓企業找到了生存的空間,也贏得了社會對其價值的認可。
所以,環保人不應被傳統環保治理的理念束縛,打開思路才有出路。
 
趨勢十
環保的數智化
上網的大勢與運管效率的提升
數字化和智能化,這其實是整個中國社會治理的大趨勢,在這種大趨勢下,環保行業的治理和管理是不可能單獨離網的。
從環保行業本身的特點來看,環保行業的數據也有上網的必要和智能化的必要,在人類沒辦法從源頭杜絕污染前,不斷提升后端處理和前端運營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仍是解決問題的主流方向。
我們在去年的調研中,也的確看到有相當數量的公司聚集在水氣固廢領域的數智化賽道。
這里面的角色也很多元化,有環保人自己干的,有做儀表設備相關切入進來的,還有BAT這類互聯網巨頭,還有智慧城市服務商也來分一杯羹。
這條賽道目前還談不上擁擠,因為里面包含了大量跨學科的內容,門檻相對傳統環保業務還是要高很多。
現階段的發展狀態,簡單來講就是,大家都在各自依托自己的資源做產品迭代,產品和模式都還在探索之中。
但去年開始,市場的機會有了顯著的增加,各方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意愿越來越強烈。
和傳統環保業務相比,未來環保的數智化賽道增量市場空間巨大會成為它的一個顯著優勢。
 
寫在最后
大變革時代
結構性的洗牌和機遇
十四五是環保行業的轉折期轉型期,站在歷史的拐點上,這個時代給我們呈現的更多的是焦慮和彷徨。
環保行業的企業有數萬家,從業者有數百萬之多,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我們有必要認真回答時代給我們的拋出的這個難題。
越是在這種節骨眼上,越應該有戰略定力。
我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亦或我到底要做一家怎樣的公司,我能給他人給社會解決什么問題和難題,弄清楚這些,也許焦慮和彷徨機會被信心和干勁所取代。
大變革浪潮下,并不是全盤洗牌也非全局機遇。
洗牌會是結構性的,不符合時代發展大邏輯的人和企業正在出局亦或面臨出局的重大風險。
機遇也會是結構性的,而那些敢于站出來解決時代難題,敢于押注未來的個人和企業,社會也大概率會給予他們高額的獎勵。
這就是青山研究院關于環保行業發展,宏觀篇2022版的全部,感謝你能讀到這里,我知道你肯定看的不過癮,請保持關注后續更新,希望文章內容能對你有些許啟發或幫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教师韩国无删减完整版 | 粉嫩的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 亚洲刺激视频 | 色午夜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网 | 欧美天堂在线视频 |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视频 | 最新一本大道香蕉综合 | 欧美做a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做a欧美 | 国产亚洲三级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 | 456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 天天操视频 夜夜 | 欧美另类杂交a | 久久青草精品免费资源站 | 国产在线手机视频 | 黄色在线观看国产 | 欧美操美女 | 91国在线国内在线播放 | 国产三级毛片视频 | 天天射夜夜骑 | 亚洲女人与黑人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 久久香蕉国产观看猫咪3atv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最新更新国内自拍视频 | 人心蜈蚣2在线观看 | 四虎影院最新入口 | 手机免费黄色网址 |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 www.四虎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 | 亚洲第一成年网 | 在线免费观看日本视频 | 亚洲最大在线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